《朗讀者第二季》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文化情感類節目,由董卿擔任節目主持人、制作人、總導演,濮存昕、范迪安、畢飛宇、雷海為擔任“朗讀大使”。
節目以個人成長、情感體驗、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,選用精美的文字,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,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,鼓舞人,教育人的傳導作用,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。
節目于2018年5月5日起每周六20: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,于2018年8月4日收官。
主題詞 |
朗讀者 |
朗讀書目 |
初心 |
薛其坤、張禮、向濤、朱邦芬、周樹云 |
|
徐卓 |
《白色大鳥的故鄉》 |
|
姚明 |
《真實的高貴》 |
|
宗慶后 |
《八十抒懷》 |
|
閻晶明 潘凱雄 王小亭 賈平凹 董卿 |
《秦腔》 《浮躁》 《月跡》 《山本》 《西大三年》 |
|
主題詞 |
朗讀者 |
朗讀書目 |
想念 |
許鞍華 |
《也斯寄來鄧阿藍和我的合照 回答》 |
余江(果果爸爸) 蔣燮斌、郭春蕾、張文秀、程豪、郝雅文、李成、趙立彬、陳少華、王平、李辰一、段紹平 |
《永恒的女兒》 《生命本來沒有名字》 |
|
雙雪濤 |
《卡拉馬佐夫兄弟》 |
|
袁泉 |
《牡丹亭·驚夢》 |
|
崔之久 |
《我的母親》 |
|
主題詞 |
朗讀者 |
朗讀書目 |
生命 |
胡歌 |
《哈姆雷特》 |
黃泓翔 |
《寂靜的春天》 |
|
阿乙 |
《我與地壇》 |
|
王石 |
《論天意》 |
|
曾孝濂 |
《落葉》 |
|
主題詞 |
朗讀者 |
朗讀書目 |
紀念日 |
鄧清明 |
《望星空》 |
劉燁 |
《小王子》 |
|
潘建偉 |
《我的世界觀》 |
|
朱德庸 |
《寫給童年的一封信》 |
|
靳尚誼 張立辰 孫景波 陳青青 范迪安 肖峰 王澍 向京 許江 |
《藝術就是感情》 《1940年藤固校長寄言國立藝專畢業生》 《白石老人自述》 《親愛的提奧》 《中央美術學院成立獻辭》 《學校是為研究學術而設》 《國畫至民學》 《非理性美學究》 《致全國藝術界書》 |
|
主題詞 |
朗讀者 |
朗讀書目 |
等待 |
張一山 |
《追風箏的人》 |
劉仁俊 |
《大自然的享受》 |
|
阿來 |
《塵埃落定》 |
|
楊惠姍、張毅 |
《漸》 |
|
程不時、趙克良、湯家力 |
《祖國啊,我親愛的祖國》 |
|
主題詞 |
朗讀者 |
朗讀書目 |
路 |
陳數 |
《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》 |
矣曉沅 |
《當我跑步時,我讀些什么》 |
|
劉和平 |
《留侯論》 |
|
羅大佑 |
《轉山》 |
|
張彌曼 傅睿思 |
《沒有你,萬般精彩皆枉然》 |
|
主題詞 |
朗讀者 |
朗讀書目 |
父親 |
惠英紅 |
《父親的手》 |
徐國義 |
《人生即燃燒》 |
|
王佩民 |
《先父》 |
|
李彥宏 |
《愛》 |
|
魏世杰 |
《幸?!?/p> |
|
主題詞 |
朗讀者 |
朗讀書目 |
城市 |
王洛勇 |
《簡·愛》 |
王堅 |
《進入空氣稀薄地帶》 |
|
劉亮程 |
《故鄉》 |
|
孟非 |
《圍城》 |
|
黃永玉 |
《我的文學生涯》 |
|
主題詞 |
朗讀者 |
朗讀書目 |
謝謝 |
馬伊琍 |
《我們仨》 |
丘成桐 |
《歸去來兮辭》 |
|
鄭智 |
《大路之歌》 |
|
賴聲川 |
《寶島一村》 |
|
甜甜、沈鋒、程月娥、吳孟超 |
《念你們的名字》 |
|
主題詞 |
朗讀者 |
朗讀書目 |
痛 |
寧浩 |
《生活的邀請函》 |
孫雪梅、徐豪、權敬、陳曉濤、安薪竹、王麗東、徐培紅、鄭鳳鳴 |
《這些美好不會消逝》 |
|
俞敏洪 |
《一堆散亂的磚頭》 |
|
譚元元 |
《海的女兒》 |
|
王智量 |
《門檻》 |
|
主題詞 |
朗讀者 |
朗讀書目 |
十年 |
遲福林 |
《登高峰 頌椰樹》 |
唐家三少 |
《笑傲江湖》 |
|
吉吉 |
《愛人》 |
|
林鳴 |
《我喜歡出發》 |
|
蔡天新 李淼 徐穎 陳佳洱 |
《認識到自己的無知》 《哥德巴赫猜想》 《自由的心》 《我的信念》 |
|
主題詞 |
朗讀者 |
朗讀書目 |
故鄉 |
白巖松 |
《長大回家》 |
斯那定珠 |
《火塘閃著微暗的火》 |
|
余華 |
《在細雨中呼喊》 |
|
賈樟柯 |
《面對人,我們都還幼稚》 |
|
鄭愁予 |
《旅夢》 |
關鍵詞:朗讀者